早上送孩子去幼儿园的路上,杭州的林女士刷到家长群里的一条消息——“紧急提醒!宝宝巴士里居然弹出成人广告,你们家孩子碰到过吗?”附在消息下面的截图里,熟悉的“宝宝巴士”启动页后,跳出的是画风暴露的成人用品广告,有家长试着点击,跳转页面甚至出现了擦边视频。这条消息像一颗石子扔进水里,瞬间搅乱了家长们的“安心”。

10月28日,类似的反馈在社交平台集现:有网友晒出孩子用平板打开宝宝巴士时的录屏,原本该播放儿歌的界面,突然插入了带着挑逗文字的广告;还有家长发现,即使关闭“允许推送广告”的设置,仍会在切换页面时遇到“漏网之鱼”。“我一直以为宝宝巴士是‘儿童专属’,怎么会混进这种东西?”重庆的刘妈妈说,自己5岁的女儿每天睡前都要听宝宝巴士的“睡前故事”,现在她不得不守在旁边,生怕孩子误点广告。

针对这一问题,记者以用户身份联系了宝宝巴士官方客服。对方解释称,APP内的广告均由第三方合作平台投放,“我们有机器筛选加人工复核的双重审核机制,但确实存在个别内容‘漏审’的情况”。客服同时表示,已收到大量家长的反馈,“目前正在和广告商对接调整,接下来会增加‘儿童内容专项审核岗’,确保投放内容符合年龄段要求”。

作为深耕儿童启蒙领域10年的品牌,宝宝巴士的介绍里写着“累计服务全球7亿家庭”,“用奇妙方式让孩子感受真、善、美”的理念,曾是许多家长选择它的“定心丸”。但这次的“广告风波”,显然戳中了家长最敏感的神经——有家长在论坛留言:“我能接受免费APP有广告,但不能接受给孩子看的内容里藏着‘成人陷阱’”;也有网友理性提醒:“第三方投放不是‘免责牌’,儿童向平台的审核标准得比普通APP严十倍。”

下午,宝宝巴士官方微博发布补充说明,除了重申“儿童内容安全是底线”,还公布了“广告问题快速反馈通道”(通过APP内“设置-帮助与反馈”提交)。一位从事儿童数字内容审核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,第三方广告是不少免费儿童APP的“生存之道”,但“审核环节必须‘卡死’——比如设置‘儿童内容白名单’,非教育、娱乐类的广告一律不许进”。

晚上下班回家,林女士试着打开宝宝巴士APP,发现启动页的广告已经换成了儿童绘画课程推荐。她摸着孩子的头说:“再试一周,如果没问题,就继续用。”而更多家长等着的,是一个“能看见变化的结果”——毕竟,对于孩子的网络世界来说,“放心”从来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每一次广告弹出时的“零差错”,每一次整改后的“真落实”。

就像一位妈妈在评论里写的:“我们给孩子用宝宝巴士,不是图它有多好玩,是图它‘像我们一样,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’。”这场风波,或许能让所有儿童内容平台都记住:你面对的不是“用户”,是一群还没长大的孩子——他们的眼睛里,容不得半点“不适合”的杂质。

宝宝巴士客服回应APP跳出成人广告